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學生 羅美虹
在短短這幾年來,全球化的腳步正逐步擴大當中,異國及兩岸婚配情形更是逢勃發展,在跨國婚姻當中,外籍新娘嫁入台灣需面臨多種的挑戰,除了要適應婚姻外,還有語言及生活習慣的差異,接著又要面臨子女的出生與教養問題,根據衛生署新生兒通報,2002年每一百個台灣新生兒中,由外籍新娘所生的嬰兒有8個,由大陸新娘所生的嬰兒有4個,而且人數不斷增加中。外籍配偶在教養上容易因家人的干預或是不信任導致她們在教養上的退縮,還有語言方面的問題,可能也導致她們不易與子女溝通或是不能在課業上給予適當的幫助,且也容易被夫家指責不會教育子女,使得她們與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受到眾多的影響。
據中央日報指出(2002),「為避免外籍新娘子女淪為教育中的弱勢族群」,教育部決定將跨國婚姻者的子女列為教育優先對象,當外籍配偶所生的下一代進入學前就讀,要求學校必須成立資源班特別輔導之,台北市教育局也配合教育部的政策於民國93學年度,在公幼招生說明條例中增列一條有關保障每班一名外籍配偶子女優先入園的規定。由此看出政府機關已漸漸重視外籍新娘之子女,用實際的行動來關心這些新台灣之子,並補助外籍配偶子女偏多的縣市設立幼稚園,提早讓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以彌補家庭教育之不足,可見政府已積極扶持外籍子女的教育,以避免錯過孩子學習的重要關鍵期。
從發展心理學專家的研究可知,0-6歲是兒童人格、語言、智力、情緒、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尤其是0-3歲是人類腦部發展最重要的時期,這階段的嬰幼兒需要大人細心照顧,才能幫助他們順利與外在世界互動學習。這幾年研究也顯示出嬰幼兒時期若缺乏良好照顧,其成為罪犯的機率將是有接受良好學前教育者的五倍(周慧菁,1999),可見學前教育之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也是子女的學習對象,父母個人的背景特質將會對子女的人格教育及人際社會有很大的關係,教養態度也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由於外籍母親到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語言的差異,對子女的教養較無法完全掌握,易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社會發展。
為解決或預防這些問題,一般外籍家庭在經濟許可或是補助學費的情況下,會提早將幼兒送到學前機構(幼稚園、托兒所)接受教育,因此學前教師將是面對新台灣之子的第一線教育人員,所以托兒所及幼教機構,應有相關的因應措施,才能讓學前教育機構發揮其功能,筆者相關建議如下:
給幼稚園(托兒所)行政單位的建議
1、實施親職教育:提供家長有關教養知能,有些外籍母親怕子女跟不上,容易用打罵或責罰的方式來管教 孩子,有的則是太溺愛孩子,所以學前機構須適時提供教養子女的知識和方法。
2、輔導外籍母親成立成長學習團,成員不分國別,包含家長聯誼、文化習俗的分享、各國生活經驗的發表,烹飪當地美食、小吃等,由於子女入學表示來台已經好幾年,可請語言能力較好的外籍母親當雙方溝通者,大家以平常心看待她們,幫助她們早日融入我們的社會。
3、舉辦家長座談會:鼓勵外籍母親參加,讓外籍母親與一般家長互相交流經驗,平時也可以與其他家長見面問候中,分享或學習有關其他的教養策略,以利教養自己的小孩。
4、提升親師合作關係,可利用到園(所)內接送孩子的機會,和外籍母親多方接觸,藉此提供有關教養方面的訊息
5、外籍子女多的學區,幼稚園(托兒所)可向各區的教育局或是社會局提出申請學費減免,若是低收入戶將強制並免費提供外籍子女就讀。
6、外籍子女在上課中,若有發現學習適應遲緩的問題,園方可申請資源班或是巡迴老師給予輔導課業或是申請語言治療師矯正語言發音等問題。
7、政府現有翻譯教養手冊,外籍母親若不知如何尋求資訊,可由園方協助或直接向政府機關索取手冊,以方便外籍母親詢問並解決教養問題。
8、學前機構可向中心學校或是戶政事務所及基金會聯絡,若有開設「外籍新娘成長相關課程」時,提供給外籍母親參與上課的機會,幫助她們學習。
給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建議
1.學前教師應請家長詳細填寫幼兒個案資料及家庭的狀況,以使針對不同家庭及幼兒的需求規劃多元的課程與教學。
2.多元教學課程,由於幼稚園的教學多元化,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可以把目前班上外籍子女家庭的特色帶進教學中,並請外籍母親到園介紹當地民俗風情、美食小吃,或穿著當地的服裝造型,幫助幼兒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並促進讓外籍母親與其他家長間的了解,提升外界對此族群的認識與關心。
3.辦理「學校國際日」園遊會時,邀請其他愛心家長協助,分成小組家長設攤;或可在「好玩的水」的主題下,配合泰國的潑水節,鼓勵外籍母親參與,讓外籍母親在自然的情況下,融入當地環境。
4.可以利用故事繪本、各國的童謠、兒歌或是歌曲教唱讓幼兒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語言,這些教材可以詢問班上外籍家長幫忙蒐集,真正做到多元文化的教學。
5.與家長面對時,應時時關心孩子及外籍母親的心理狀況,藉由溝通多了解外籍母親的想法,若是子女有特殊問題時請該班老師填寫個別化教學(IEP)及輔導方案,並聯絡小學資源班或輔導室請求幫助。
6.教師應參與有關多元文化的課程,了解與認識外籍母親的國家及文化,及個案輔導或實務教學技巧的研習,以便教導這些新台灣之子時,能公平的對待。
近年外籍新娘人數明顯增加,已成為社會的趨勢,而新台灣之子也慢慢進入就學階段,學前機構只是新台灣之子接受教育的起步,未來政府應提供更多的幫助,並由教育局、民政局、社會局、衛生局等,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整體性服務協助外籍母親在語言、教育、救助、就業、保健衛生、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協助,若是能及早了解外籍新娘的生活需求及其子女教養的問題,即能避免外籍新娘因為文化差異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倘若能使她們得到妥善的照顧,各方面也適應無虞,也就能有餘力去照顧與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