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過度保護兒少 擠壓言論空間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近來兒少議題相當熱門,日前就有不少婦女兒少團體抗議動新聞事件進而推動修法。但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表示,保護兒少不能限制成年人的閱聽空間。
成人閱聽空間消失
由於不少兒少保護團體的推動,行政院會在2009年12月24日通過《兒童少年福利法修正草案》,未來將全面禁止媒體刊載暴力、血腥、色情、猥褻等文字圖片,並對報紙以及網路建立管理機制。何春蕤表示,根據既有的法令,只要不讓兒少閱聽,各種影視、平面及網路的管理辦法至少還留有一些成人的閱聽空間。修正兒福法修正之後,未來平面媒體將全面不得刊登任何暴力色情自殺犯罪的描述,連成人閱聽的空間也消失。
何春蕤指出,由於整個社會都會關心兒少保護,已經變成無法挑戰的議題,也沒有討論空間。就好像是政壇流行的「愛台灣」口號一樣,只要扣上「兒少議題」就沒人敢反對。問題是,許多法令以及機構已經藉由保護兒少的外衣,行言論檢查之實。
壓縮同志出版
何春蕤表示,事實上提出類似訴求的社團,早期有公民監督媒體聯盟,但後來卻演變為兒少媒體監督連線,而發起團體都是同一個具有宗教背景的團體。另外,何春蕤表示,在2009年同志大遊行之前,就有某宗教團體進行反同志遊行,而類似立場的宗教團體,也正是鼓吹兒少議題的意見領袖。巧合的是,這些兒少議題,正好也是讓同志出版受限的法令。例如兒少法中對於出版的模糊限制,就已經讓同志書籍面臨窘境,許多書店便不敢賣同志書籍,而許多同志作家也因為沒有市場而放棄寫作。
保護兒少的大旗除了壓縮同志出版空間之外,議題也已經排擠其他性別議題。何春蕤觀察,只要抬出「保護兒少」的名義,其他如家暴問題、新移民婦女等議題,社會大眾只願意給較少的注意力。
兒少保護 勿無限上綱
何春蕤表示,現在的新聞跟對岸的新聞非常相似,日前兒少媒體監督連線公佈了2009年平面媒體新聞監看報告,大力批判有關兒少問題的負面新聞,還積極鼓勵正面報導兒少的媒體是「特殊成就貢獻、孝悌楷模、立志向善」,令人有回到政令宣導年代的錯覺。
諷刺的是,何春蕤認為,兩大報的新聞標題還有「兒少新聞,中時正面比例最高」、「聯合最重兒少」的標題,讓人覺得台灣的新聞已經進入非常「純淨」的境界,跟對岸的新聞媒體差距也慢慢縮小。
何春蕤強調,保護兒少不能無限上綱,更不可以凌駕新聞自由以及壓縮成人閱聽的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