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水資源教案(三)

教學科目

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學園地

第四階段

總時間

節次

各節分鐘

單元名稱

水淨化實驗

教學來源

八十分鐘

二節

四十分鐘

教學日期

教學者

設計者

教學研究

教材分析:水資源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現在所有的使用及飲用水,都經過一連串的消毒與處理,透過教學活動,讓同學知道水淨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藉由水淨化小實驗,讓大家更珍惜水資源。

學生經驗:地球有70%被水覆蓋,但能有效利用的部分卻不到1%,大家要多加珍惜水資源。

關聯課程:人與食物(飲用水)、地球上的水圈、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水循環

1.明白水污染種類及其來源。

2.了解水污染對環境及生物健康的影響。

3.知道水污染的防治及改善方式。

4.能操作水淨化實驗的步驟。

1.讓學生對水資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讓學生了解水污染對動植物生態系,及環境造成的各種影響。

3.要長保綠水長流,需推廣防止水源污染,並期使大家都能做到。

4.從水淨化實驗,體會水源淨化的不易,希望大家預防重於治療,不要污染水源。

目標

號數

教學資源

時間

教學評量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食用水處理過程的步驟與圖片。

2.準備實驗器材。

二、引起興趣

1.請同學說出經過河邊的經驗和感覺。

2.大部分學生應該都會說河水髒髒的、臭臭的,看起來黑黑的,河邊堆積垃圾……等。

三、討論和說明

1.和同學討論,水中有哪些污染物。

2.和同學討論水污染最主要的來源有哪些,包括家庭、工業排放出來的污、廢水,以及農、畜業所產生的污水和垃圾滲出的污水等。

3.整理學生討論結果,說明雨水沖刷街道、建築物、山坡等,將污水、泥沙、雜物流入河川中,即為天然污染源。家庭、工廠、農業、畜牧廢水等,排入河流中,就是人為污染源。

四、引起實驗動機

1.提問「這樣的水大家敢喝嗎?」

2.說明水庫中的水,其來源就是山區降的雨水,兒水庫中的水在被飲用前,已經過一連串的消毒與處理。

3.利用水處理過程的圖片,說明其過程,包括:凝結、沉澱、過濾、消毒(氯化)、貯存。

4.說明每一步驟的目的:

(1)凝結:在水中加入明礬粉,使懸浮物凝聚成較大微粒,沉澱到底部。

(2)沉澱:污泥給收集起來,經處理後作為廢物傾倒。

(3)過濾:乾淨的水通過過濾器過濾。過濾器內有幾層沙、碎石、木炭來幫助過濾。

(4)消毒/氯化:加入少量氯氣或用其它方法,殺死存在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

(5)貯存:水被放置在封閉的水箱和水庫裡進行消毒,然後通過管道輸送到各用戶。

五、實驗步驟

1.實驗器材:一杯水、泥土、砂石、明礬粉、氯水、一個發泡膠杯、廣口器皿(如培養皿)

2.實驗步驟

(1)將約半匙泥土加在一杯水中,攪拌均勻。

(2)將發泡膠杯底部,鑽數個小洞。

(3)將少許明礬粉加入泥水中,仔細觀察有何現象,並記錄下來。

(4)固體污物和土會沉澱在底部。

(5)將砂石鋪在鑽孔的發泡膠杯底部,作為過濾器材,也可使用慮紙,但因一般自來水廠是使用乾淨的砂石過濾。

(6)將經過沉澱的泥水,倒入發泡膠杯中,利用砂石過濾。

(7)將流出的水裝盛到廣口器皿中。

(8)加入少量消毒劑,即氨水,殺死細菌和微生物。

六、結果與討論

1.教師與學生討論實驗結果,並提出問題。

2.若次序顛倒,是否可達到一樣的效果?

3.實驗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問題。

4.此次實驗室屬於物理性質或是化學性質。

5.教師可多方假設問題,與同學進行討論。

食用水消毒步驟及圖片。

實驗器材。

以圖片輔助說明。

相關實驗器材

實驗結果

5’

5’

20’

40’

10’

能說出經驗及感覺。

能互相討論並了解。

了解食用水淨化的步驟。

能實地操作實驗,了解其過程與意義。

能做出正確結論。


資料來源:

環保署

兒童環保教育網站

資料引用日期:2007年12月25日
網址為:http://www.epa.gov.tw/children/c_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