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噪音教案(二)

教學科目

社會

教學園地

第三階段

總時間

節次

各節分鐘

單元名稱

察覺噪音

教學來源

四十分鐘

一節

四十分鐘

教學日期

教學者

設計者

教學研究

教材分析:都市地區由於地小人稠,一舉一動可能都會影響左鄰右舍,藉由噪音會影響他人生活的概念,引申人際關係與互相尊重的互動。

教學重點:了解噪音的形成、對他人的影響,並探討減少噪音的方法。

學生經驗:學生在生活中,皆有被噪音困擾的經驗。

關聯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

1.了解生活週遭會有哪些噪音,是如何形成的。

2.能分辨音量的大小與對人造成的影響。

3.如何減少噪音,避免干擾他人。

4.能夠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

1.能明白哪些行為會形成噪音。

2.能避免產生噪音的行為。

3.能了解噪音對人造成的影響。

4.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互相尊重。

目標

號數

教學資源

時間

教學評量

一、準備活動

1.教師準備各式CD、錄音帶,包括輕音樂、森林音樂、鳥叫蟲鳴、水聲、重金屬音樂…等。

2.請學生傾聽生活中的聲音。

二、發展活動

()引起動機

1.請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哪些聲音?

2.發問「你喜歡哪些聲音?不喜歡哪些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有什麼感覺?」

3.播放各式音樂,請學生拿出紙張,寫出對各種音樂的感受,認為是樂音還是噪音。

()進行討論

1.將學生分組,分別討論在家中、學校、馬路上、公園、下課時間會聽到哪些聲音?

2.判斷常聽到的聲音大小,以及形成原因。

3.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是否會產生噪音,干擾他人。

4.減少噪音的方式。

()教師總結

1.請學生發表剛剛討論的結果。

2.以學理解釋噪音的定義。

3.讓學生能夠確實分辨音量的大小。

4.強調減少噪音的方式與必要性。

三、結束:以同學先前提到,自己被噪音困擾的經驗,提醒同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大家將減低音量及減少噪音的行為,落實在生活中。

各式CD、錄音帶

CD、錄音帶極播放器、紙、筆

紙筆記錄

2’

3’

5’

15’

10’

5’

能說出自己的生活經驗。

能說出自己的感覺。

能對各種聲音,做出主觀判斷喜好。

能共同討論並記錄。

能從學理上了解噪音及音量的定義。

能設身處地為發人著想,互相尊重。


資料來源:

環保署

兒童環保教育網站

資料引用日期:2007年12月25日
網址為:http://www.epa.gov.tw/children/c_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