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資源回收教案(四)

教學科目

藝術與人文

教學園地

第四階段

總時間

節次

各節分鐘

單元名稱

廢物的利用

與再生

教學來源

一百二十分鐘

三節

四十分鐘

教學日期

教學者

設計者

教學研究

教材分析:國中的學生應該已經很熟悉垃圾的分類與資源回收,利用兩堂課的時間,分組進行廢物利用的創作,讓他們發揮創意與想像。

教學重點:具體減少廢棄物與回收再利用。

學生經驗:以了解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的意義。

關聯課程: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

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讓資源回收與再利用不是口號。

1.能夠珍惜週遭資源。

2.利用創意與巧思,賦予垃圾新生命、美化我們的生活。

目標

號數

教學資源

時間

教學評量

一、課前準備

1.老師蒐集以廢棄物創作的作品,如寶特瓶花燈、保力龍雕花、瓶蓋拼貼、金屬筆筒、玻璃花瓶……等。

2.也可請學生攜帶家中廢物利用的物品,在課堂中展示。

3.請學生攜帶廢棄物素材,如瓶蓋、寶特瓶、布料、廢紙……等。

二、引起興趣

1.老師拿出廢棄物為素材創作的作品,讓同學討論其材質、造型、實用性……等。

2.請從家中攜帶廢物利用物品的同學展示,並猜一猜用途為何。

三、創作前的準備

1.因為集體創作活動,故約5~6人分為一組。

2.就現有素材,進行討論與構思。

四、開始創作

五、互相介紹與展示

實物或照片、幻燈片

實物

廢棄物

實物或照片、幻燈片

實物

20’

20’

60’

20’

能有興趣。

能與同組同學熱烈討論、溝通與協調。

能熱烈參予。

互相欣賞與學習。














資料來源:

環保署

兒童環保教育網站

資料引用日期:2007年12月25日
網址為:http://www.epa.gov.tw/children/c_2.htm

沒有留言: